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理论研究>>观察思考

为担当者撑腰 给实干者鼓劲
发布日期:2019-06-04浏览次数:字号:[ ]

  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我们党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一贯方针。实践证明,好干部是严格监督管理出来的,也是真诚关爱成长起来的。作为纪检监察机关,我们必须把党的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经验和优良传统作为严肃的政治要求,具体化地体现落实到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的全过程、各环节,既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又在政治上、思想上真诚关爱,做到监督约束有硬度、组织关怀有温度,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归属感、荣誉感、使命感,担当负责,积极作为,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按下工作的“快进键”,跑出云南跨越发展的“加速度”。

  信访举报是监督党员干部的重要方式,是纪检监察机关获取问题线索的重要渠道。然而,受不良政治生态的影响,一段时期以来,在个别地区和单位,这种举报权利却被肆意滥用,变成了恶意举报、不实举报。“一张邮票八毛钱,让你纪委跑半年”,既空耗了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资源,又损害了一方政治生态、破坏了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一些地方、部门、单位在处理干部举报问题时,明明“查无此事”,却习惯于把问题“存起来”;有的对举报事项模糊处理、不置可否,坐视被诬告者陷入“有嘴说不清”的窘境;有的爱惜羽毛,对恶人不敢碰或者是绕道走、敬而远之,与被举报干部“划清界限”;有的怕引火烧身,或态度暧昧隔岸观火,或各打五十大板息事宁人。这些不讲原则、不负责任的做法,不仅打击了想干事、能干事的党员干部积极性,更助长了诬告陷害者的气焰。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指出,“对受到诽谤、诬告、严重失实举报的党员,党组织要及时为其澄清和正名。”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及时为被诬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而不能“默不作声”“一言不发”。去年下半年以来,省纪委监委先后在红河州、双柏县、凤庆县召开了不实信访举报了结澄清反馈会,通过面对面、实打实的具体举措,对信访举报问题的调查结果客观公正透明地进行反馈。省纪委监委通过这些典型案例及时发声,产生了强烈的导向性作用,体现了纪检监察机关实事求是对组织负责、对干部负责的工作原则,体现了纪检监察机关为担当者开道、为实干者兜底的鲜明导向,是对党员干部的政治关爱和政治保护,取得了非常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

  以澄清反馈会的形式,为敢于担当负责的干部澄清正名,保护干部的干事创业积极性,提升干部的“政治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有些时候,正因为担当任事、冲在前面,必然存在出错摔跤的可能,如果身处污浊的政治生态,可能会受到恶意举报或不实举报的中伤,遇到“问责泛化”就容易被误伤。因此,对干部既要严格管理监督,又要切实关心爱护。这就需要我们纪检监察机关转变工作理念,以“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坚决态度,主动作为,一方面,对不实信访举报及时了结澄清,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另一方面,对诬告者进行相应的处理,让诬告者自污、陷害者自陷,令其无立足之地。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以健康平和的心态看待和处理问题,冷静理智地处理涉及自身利益的矛盾。

  在严格的监督和真诚的关爱中体现政治关怀和人文情怀,把纪检监察机关打造为干部的政治“4S店”。改革发展是一个不断摸索和创新的过程,免不了出现偏差,如果都“一棒子打死”,将严重挫伤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让本来正确的工作半途而废,甚至会让一些干部产生“问责疲劳”,产生“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消极态度。对此,纪检监察机关在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政治的考量和把握,坚持“霹雳手段”与“菩萨心肠”相结合,真正把严管与厚爱、激励与约束统一起来,经常为党员干部作“政治体检”、打“政治疫苗”、送“政治保健”。要有辩证的思想,坚持严管与厚爱相辅相成,把严管作为激励的基础、前提,把激励作为严管的出发点、落脚点,以严管体现厚爱。要有精准的思维,把实事求是作为工作的生命线,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坚持实事求是、依纪依法依规,将个案的“上下游”“左右岸”有机联系起来,系统地分析研究,确保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对干部的政治生命负责,防止畸轻畸重。要真正理解和体谅基层工作、基层干部,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严格区分工作失误与明知故犯、无意过失与违纪违法、探索实践与有规不依的界限,有问题的一个不放过,没有问题的一个不凑数,既要把“严”字长期坚持下去、不搞纪律“松绑”,又切实保护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绝不让“眉毛上流汗的人”成为“眉毛下流泪的人”。(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